【开幕式】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2022年学术年会顾明远致辞

【开幕式】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2022年学术年会顾明远致辞插图

 

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助力广大中小学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组于2023年1月7日至8日在线召开“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2年学术年会。会议着重研讨了证据驱动、素养导向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与学的理论与发展模式,展示交流了国内外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进一步打造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合作交流平台与专业团队。

四大主题

【开幕式】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2022年学术年会顾明远致辞插图1

本次会议共设中科院院士报告1场、国际专家报告7场、国内专家报告10场、6所项目合作校的案例展示以及3位特邀专家点评。会议持续四个半天,由“京师继教”视频号、“强师在线”平台直播,每个半天均有数千人在线参会,点击量上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此,会务组整理会议内容,将陆续在项目微信公众号(AISL科学素养提升)和项目网站(http://aisl.bnu.edu.cn )同步分享,欢迎关注!

今天与大家分享顾明远教授的开幕式致辞(文中仅为作者个人学术观点),欢迎阅读!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开幕式】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2022年学术年会顾明远致辞插图2

 

当前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物质越来越丰富,但人们的文明程度并没有同步提高。当前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挑战:

一是人类遇到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世界动荡不安,局部战乱不断;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抬头,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潮流。

二是国际竞争日盖激烈,美国霸权主义正在阻碍全球合作,阻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为人类的服务。

三是天气变暖,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加上新冠病毒的肆虐,正在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面对这些挑战,人们需重新审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每个公民都必须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例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提高,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物欲膨胀、道德滑坡、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产失去平衡等问题,使人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教育怎么办?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是培养保卫和平的人还是挑起冲突的人?科学技术是中性的,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制造毁灭人类的武器。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学校要加强社会性科学的建设,加强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的融合,培养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和对社会、对人类和平负有责任的一代新人。

长期以来,学校中学习数理化天地生这些学科,好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没什么关系,就是为了升学。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世界上一些国家曾经出现了一门新的课程:STS课程,即科学技术社会课程。有的教育家认为,STS课程应该成为在现代社会中生活的未来公民的必修课,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我们曾经把它介绍到中国,我和华东师范大学袁运开校长共同主编过一部《科学技术社会STS辞典》,并开过几次国际研讨会。这本辞典有四卷,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但当时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这个课程未能推广。直到本世纪初出现了STEM课程,为大家所推崇。STS课程实际上是社会性科学课程的萌芽。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之所以重要,一是它有利于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了解当代技术的发展;二是人文学科可以告诉人们,人类的文明是怎样产生的,人类社会是怎样组织和发展的,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应该有什么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三是有助于中小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总之,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使学生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提到的,要解决技术、经济和社会变革引发的多种矛盾: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精神与物质之间的矛盾、长远考虑与短视之间的矛盾等,教育就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以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国际团结和为可持续的未来承担共同责任。教育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采取开放的灵活的全方位的学习方法,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加强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把科学技术与人文学科相融合。

因此,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课题很重要,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我祝愿课题研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