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会议中心» 2019 AISL »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10月29日至30日,经教育部审批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联盟(Alliance of Improving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All, AISL)”主办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成功举办。国内外科学教育大咖和国内外一线科学教育工作者共二百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图1 大会嘉宾合影

图1 大会嘉宾合影

本次论坛围绕“再议21世纪的科学素养”、“基于评价的教与学”、“课程与数字化资源”和“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这四大议题,共设大会报告9场、分论坛报告36场、研究报告海报展示交流24个。论坛引领了与会者探讨基于脑、技术增强、数据驱动的系统性变革来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的理念与举措,以推进我国基于证据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理论与实践研究。

论坛开幕式于10月29日上午在京师学堂京师厅举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科学提升部主任林静副教授主持。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辛涛教授代表中心做会议致辞。辛涛教授向与会者简介了中心使命与责任,指出本次论坛对于促进基于监测的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意义与价值,期待论坛取得预期成效。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David Fortus教授和台湾师范大学张俊彦教授作为AISL常委代表,分别向大会致辞,简介AISL的职责与定位,倡议国内外专家学者加大协同合作以促进科学教育质量提升、儿童青少年科学素养发展。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2

图2 会议致辞嘉宾与主持人

一、大会报告

10月29日的九场大会报告分别由台湾师范大学邱美虹教授、澳门大学魏冰副教授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陈颖志博士主持。每一场大会报告都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提问与交流探讨。

报告一题为《科学教育的发展路径:和谐化概念的、认知的和社会的学习目标》,报告者是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Richard A. Duschl教授。报告探讨了认知和社会文化心理学的进步,提议科学本质和学科教学实践的范式转变,倡议“为学习而评价”的教学策略。

图3 Richard A. Duschl教授做大会报告

图3  Richard A. Duschl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二是英国牛津大学Sibel Erduran教授所做的《认识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关于‘怎么做’和‘为什么’的科学主张》。报告重点论述了在提出科学主张的过程中论述“怎样做”以及“为什么”的重要性及其策略,由此引发与会者再思考科学素养的涵义与要素。

图4 Sibel Erduran教授做大会报告

图4  Sibel Erduran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三是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Joseph Krajcik教授的《探索通过项目式学习支持STEM深度学习的证据》。Krajcik教授介绍了项目式学习的特点,指出侧重于学生获得知识实用性的科学学科学习环境设计标准,创设科学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科学思维以及科学实践来理解科学现象和解决科学问题。

图5 Joseph Krajcik教授做大会报告

图5  Joseph Krajcik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四是台湾师范大学邱美虹教授的《学生对反直觉科学现象面部反应的微分析》。邱教授介绍了利用人脸识别技术(Face Reader)开展的研究。研究鉴别被试面部微表情(FMES)来识别概念冲突的时刻,促进我们对科学教育中概念学习的理解;并据此提出改进科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6图6 邱美虹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五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Troy Sadler教授的《通过社会科学性议题以及建模提升科学素养》。Sadler教授认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是帮助学生为应对与科学有实质联系的社会科学问题(SSI)做准备,并介绍了基于模型的SSI学习方法(SIMBL),让学生在SSI情境中通过建模来理解关键社会问题背后的科学。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8图7  Troy Sadler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六是英国埃克塞特大学Justin Dillon教授的《环境与气候变化紧急情况的大学宣言——这是否是独特的研究机会?》。报告围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宣言,指出科学教育所应做的教育创新,呼吁发动大学生以合作的方式投入到这一环境教育研究之中。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0

图8  Justin Dillon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七是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Janice Gobert教授的《用Inq-ITS(探究式智能辅导系统)实时支持学生和教师进行科学探究》。Gobert教授展示了个性化的在线仿真实验室Inq-ITS,通过案例介绍了其自动评分系统如何实时支持师生开展科学探究。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1

图9  Janice Gobert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八是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Nir Orion教授的《半个世纪的科学教育改革:有哪些进步?》。报告指出科学教师最初对整合性科学改革持积极态度,但是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之间至今仍存在差距。目前科学教育改革的积极变化主要在于教科书的变革,而如何落实于学生身上,尚且任重道远。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2

图10  Nir Orion教授做大会报告

报告九由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Calvin S. Kalman教授和美国陶森大学Keri-Anne Croce副教授共同报告,题为《明确培养科学素养的意义》。报告指出有助于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有通过文本和口语来交流和解释科学、关注情绪在个人理解科学文本中所发挥的作用、学会使用批判性思维、积极与社会的互动等等。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3

图11 Calvin Kalman教授与Keri-Anne Croce副教授共同做大会报告

二、分论坛

10月30日,围绕着四大议题开展的分论坛同时进行。议题一分论坛由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David Fortus教授和澳门大学魏冰副教授主持,探讨集科学知识、情感与能力为一体的科学素养内涵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上午,David Fortus教授探讨了全民科学素养的持久性,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X. Christine Wang教授通过个案分析报告了计算思维在儿童科学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西安交通大学杜欣博士分析了中国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城乡差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利红副教授介绍了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南京晓庄学院陈凯副教授报告了南京小学生科学写作学习兴趣研究结果。下午,魏冰讲授了科学素养的理论建构与实际应用,四川师范大学周润探讨了PISA科学素养框架对科学思维培养的启示,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玥比较了中日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差异,温州大学教育学院章勤琼副教授探讨了科学素养的数学视角及其教学。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5

图12 分论坛一现场

议题二分论坛由德国莱布尼茨科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Knut Neumann教授和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林静副教授主持,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能胜任21世纪的工作生活,以及如何运用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上午,Knut Neumann教授报告了21世纪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式,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杨先通报告了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调查研究,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柯立博士报告了如何帮助教师通过有意义学习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下午,林静副教授介绍了基于学习科学的科学概念学习环——CAT学习环的理论与应用,华东师范大学李佳副教授报告了高中生化学建模能力测评模型建构,重庆市江津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张华分享了学生的心理、动机以及家庭对学习物理的影响,北京教育学院周莹博士探讨了如何依托项目学习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6

图13 分论坛二现场

议题三分论坛由美国东卡罗莱纳州立大学Richard L. Lamb教授和台湾师范大学张俊彦教授主持,探讨数字化资源在科学课程中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强调基于证据的资源设计理念。首先,Richard L. Lamb教授报告了虚拟现实作为促进课堂科学写作的方法,随后华东师范大学周加仙教授报告了教育神经科学视野中的科学教育创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博士研究生Amanda Kavner介绍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科学素养测量与数字课程创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陈颖志博士报告了如何以科学论证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台湾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蔡仁哲分析了游戏跨学科教学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下午,张俊彦教授报告一个新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模型CCR,北京教育学院冯华教授报告了如何以结构化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台湾师范大学郑秉汉博士报告了一个太阳系学习的棋盘游戏中基于模型的游戏环境,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鲍雯雯博士报告了基于对话的在线教学评价。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7图14 分论坛三现场

议题四分论坛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柳秀峰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主持,重点探讨职前、在职教师教育中的教师学习问题,强调基于证据的科学教师专业发展。上午,柳秀峰教授分析了职前科学教师教育中中美之间可以互相学习的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严晓梅博士报告了开展科学论辩进行教师培训的挑战,土耳其博阿齐奇大学Ebru Kaya教授报告了化学认知核心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整合,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石晓玉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师STEM教学自我效能感,人民教育出版社黄海旺编审对小学科学教材中STEM教育内容的编制与实践进行了讲解。下午,王磊教授以初中化学为例报告了教师学科教学能力水平评价及培训研究,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张丹慧副教授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科学探究环境中的教师角色定位,山西师范大学张荣华教授报告了科学教师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分析,广东省肇庆学院赵书栋报告了科学教师职业幸福与职业发展研究。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19

图15 分论坛四现场

每个议题分论坛在主持人的组织下,与会者围绕其中心主旨,对各分论坛报告开展了深入的互动式研讨,分享了有价值的观点、理念和举措。

三、海报交流

10月30日在京师学B1层还有90min的海报交流。展示海报的有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田杰团队对于学生科技小论文的写作培训和指导,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盘龙小学朱恩梅等人的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STEM案例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娜等人的中美日科学素养优异学生特点比较研究,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徐琳的数学建模课程与案例分析式学习方式课堂应用研究,俄亥俄州立大学中美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张财良的水下机器人STEM教育设计与实践,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刘姣对技术与数学整合教学的探究,曲阜师范大学李煜嘉、唐惠芳和孟令奇对PISA2015数据中教师探究式教学的HLM分析,南京晓庄学院夏晶等人采用NLPIR大数据语义智能分析平台对化学教师网络研修活动分析,华中师范大学张文华和罗佳凤对化学职前教师实验教学知识(CEPCK)的调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陈柏因对优秀职前教师的教学分析,还有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究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室、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浙江省温州实验中学、温州道尔顿小学、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等单位的科学教育改革实践报告。

2019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论坛成功举办<br>2019 AISL conference  report插图20

图16 海报展示区

本次论坛架构国际与国内的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沿,高端的大会报告和有质量的分论坛报告,引发了与会者深入的交流互动,有效推动了我国基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思考与实践。

图17 颁发大会报告证书

图17 颁发大会报告证书

 

来源:微信公众号——那一抹云彩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CsX2EnPeEJBlhIscRrTL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