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要闻 »

【学科指导专家报告】周有祥:价值引领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推进

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助力广大中小学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组于2023年1月7日至8日在线召开“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2年学术年会。会议着重研讨了证据驱动、素养导向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与学的理论与发展模式,展示交流了国内外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进一步打造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合作交流平台与专业团队。

四大主题

【学科指导专家报告】周有祥:价值引领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推进插图1

本次会议共设中科院院士报告1场、国际专家报告7场、国内专家报告10场、6所项目合作校的案例展示以及3位特邀专家点评。会议持续四个半天,由“京师继教”视频号、“强师在线”平台直播,每个半天均有数千人在线参会,点击量上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此,会务组整理会议内容,将陆续在项目微信公众号(AISL科学素养提升)和项目网站(http://aisl.bnu.edu.cn )同步分享,欢迎关注!

今天与大家分享周有祥特级教师的主旨报告(文中仅为作者个人学术观点),欢迎阅读!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学科指导专家报告】周有祥:价值引领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推进插图2

 

扫码观看周有祥特级教师主旨报告视频

【学科指导专家报告】周有祥:价值引领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推进插图3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的周有祥。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题目是“价值引领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推进”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始建于1951年,原为北京市83中。建校以来,我们一直秉承“自强不息,守正致忠”的办学精神,不断探索育人路径。2004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19年成立了昌平一中教育集团。目前,集团已经构建了以昌平一中办学价值体系为核心的,涵盖了“本部、天通苑校区、西关校区、中滩校区”的“一核四驱”发展布局。

以课程立德树人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颁布,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时,学校就围绕着如何实现培育“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核心,着手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种举措。众所周知,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我们深深感受到学校教育必须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要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模式。因此,我们提出学校的育人目标,即“培养厚德、会学、善能的时代新人”。

那么,如何达成这样的目标呢?我们想到的就是课程育人,以课程“立德树人”。通常,我们说以“五育并举”或者说“五育融合”育人,我们就以“五育”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基于“五育”设计开发我们的课程。我们最主要的做法就是集全员之力,以“生命﹒智慧”为课程理念,开发指向“生命、生长、生活”的“三生”课程体系。我们深知,以课程达成育人目标的过程中,课程的实施监控、过程性的评价都非常关键。为此,学校提出,在课程的实施途径中,需要打造“三思”课堂,就是要从课程实施途径当中 “思想、思维、思政”的视角,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评价课堂实效。总的来说,就是要力求通过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达成我们的育人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以课程育人为价值引领,以 “三生”“三思”达到“五育”的目的。

在课程不断改进和完善过程中,集团的科技教育也在特色发展。我们的课程研究团队已经关注到。“社会性科学议题(SSI)”具有社会性、伦理性、开放性、科学性的特点,尤其是与科技相关的,具有社会影响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但不仅仅依靠科学形式的推理。而且,这些结构不良的问题可以更多地启迪学生的思考,可有更多的合理的、适切的解决方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会受到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需要道德推理的介入。通过部分学科课堂中的议题教学,大家深刻领略到了其育人价值。因此,学校向中心提出了加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研究项目基地校的申请,并收到了肯定的回复。在2021年7月,中心项目组在本校召开了一个“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启动会暨北京地区项目研讨会。

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之后,我们就开始进一步梳理这里面所涉及到的科学、道德、经济、文化、政治等等多元素,关注多元素与学校的多学科发生某种适切的对接,最后呈现的是多学科融合育人。因此,我们成立了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教师组成的项目教师团队。当然,其组成往往会随着议题的变化发生相应的变化。

项目的组织架构

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的组织架构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或者说,合理的组织架构对项目的持续、稳定推进具有积极的、决定性的作用。正因为考虑到项目关系到对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的一种培养。从项目育人价值出发,我们项目是由集团的总校长作为领导,实施扁平化的管理,与项目的执行负责人——课程与教学中心主任直接对接。同时,项目执行负责人作为项目的组织、监督者和课题教师参与项目。每一个课题都有一个具体的学科教研组的组长,然后再把多学科教师召集在一起。这样以来,执行负责人就可以非常融洽地与大家一起投身于项目实施的探索之中,同时,可以将项目进展状况向总校长进行及时汇报,并沟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传递到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

【学科指导专家报告】周有祥:价值引领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推进插图4

项目的“高端备课”

在课题的这个实施过程当,力争把校内外各种力量综合在一起,我们谓之为“高端备课”。首先,在选题过程中,通过专家的指导、有师生的问卷调查,综合考量专家的意见和师生意愿和需求。以避免我们选到非常高大上、操作比较困难,或者实施起来大家兴趣不高的课题。最终有可能造成项目无法持续性地实施。然后,专家和老师会集中在一起,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对课题所涵盖的各学科的素养、概念进行分析。意图其实很朴素,那就是,高中生的时间宝贵,不能让课题脱离学生的学科学习而孤立存在。当然,这个课题在真实的课堂上,在学生当中实施的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参与课题的学生学情到底怎么样。因为,面对一个大的结构不良的问题进行不断拆解的时候,或者是在进行项目学习任务划分的时候。都需要基于此,实现学生学习不断的进阶。所以,每个最终形成我们的教学设计都充分地进行了学情调研,这样,问题的拆解、任务的划分不会基于老师的想象。因为是首次集中了许多老师的项目探索,我们不敢保证我们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合理、顺畅。因此,我们课题实施过程当中,每一节课都进行了录课。课程结束以后,我们会对照课程录像进行反思,追求不断地项目的迭代发展。

【学科指导专家报告】周有祥:价值引领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的推进插图5

项目的实施形式

正如前面所说,我们的项目学生团队是高中学生,具体说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团队,这个团队的产生方式也是经过了不断改进的。最早是由教师基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推荐,但后来发现,有些学生在真正的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跟进的热情在逐渐的下降甚至无法完成项目任务。当然,我们既在考虑项目推进当中存在的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在分析学习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后来,我们又把它改成学生现场自荐。我们做了“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宣传,于是学生带着自荐信,在限定一个时间,现场自荐、答辩。在自荐和答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发现学生参与学习的内驱力。现在,由于项目影响的不断扩大,现在已经实现“网络自主选课+现场答辩”的模式。

在项目的实施组织形式和实践上层面,我们也做了一定的探索。一开始,考虑到要有一个小步走的、慢慢探索的过程,我们成立“SSI-L”社团。每周一中午固定的四十分钟时间,全员参与,特别是每个课题所涉及学科老师的全程参与,能够了解整个课题发展的推进的情况。让项目更有综合性特点,更显现出融合育人价值。但这样也存在时间短、任务完成度不高等问题。比如,某个材料的搜集整理,或者是一些实验的设计,在这四十分钟当中完成不了。还有一个就是学生的时间可能会受到班级事务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活动的干扰。后来,我们就把项目改为每周一选修课,每次九十分钟,时间上保证了这个项目的这个实施的完成度和学生参与度。但这里面也存在着一些不利方面,比如,部分学科老师往往因为有自己的其他工作安排产生时间冲突。于是我们又在设想,在未来,把选修和社团相融合,以最大限度地保障项目的育人价值。当然,由于形式和时间上的变化,我们的活动需要重新设计。同时,我们也担忧会不会因此挤占学生其他学习的时间。所以,我们还会和相应年级的班主任对接,以了解我们这个项目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影响。

在项目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我们结合“三思”课堂的要义,明确定位师生的课堂地位。教师的组织引导、分发任务、个性缺乏。对于学生来说,那主要是查阅资料,进行相关的一些设计、讨论展示交流。在课堂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主要依赖于论证式教学的模式——图尔敏的论证模型。从“已知的依据、到最终主张的形成”都会出现在我们在每一个课题的每一个子问题的解决当中。

为了项目稳定持续地推进,我们还设计了项目评价。对学生来说,我们不仅对他们任务的完成进行过程性的评价,还对他们的一些设计、建言、科普宣传成果等给予综合评价。比如说我们前面“碳中和”和“环保袋”两个课题。学生会设计“零(低)碳生活的校园”、“零(低)碳生活的一天(周、月)”、“零(低)污染校园”、“寻找最佳环保袋材料”等方案或倡议。基于评价,我们再赋予他们选修的学分。对于教师来说,学校认定他们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工作量,以这样的一个创新教育行动来认定他的贡献力和绩效。

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直不断探索,时刻保有着和学生学习一样的好奇心。为落实全面的立德树人目标,我们永远行走在奋进开拓的路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