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助力广大中小学校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北京师范大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项目组于2023年1月7日至8日在线召开“以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促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2年学术年会。会议着重研讨了证据驱动、素养导向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与学的理论与发展模式,展示交流了国内外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设计与实践应用研究,进一步打造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合作交流平台与专业团队。
四大主题
本次会议共设中科院院士报告1场、国际专家报告7场、国内专家报告10场、6所项目合作校的案例展示以及3位特邀专家点评。会议持续四个半天,由“京师继教”视频号、“强师在线”平台直播,每个半天均有数千人在线参会,点击量上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此,会务组整理会议内容,将陆续在项目微信公众号(AISL科学素养提升)和项目网站(http://aisl.bnu.edu.cn )同步分享,欢迎关注!
今天与大家分享Troy Sadler教授的开幕式致辞(文中仅为作者个人学术观点),欢迎阅读!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学术年会。我是Troy Sadler,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一名教师,专攻科学教育,我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参加此次会议。2019年,我到访北京师范大学,有机会认识了林静教授,从那之后,我们在许多项目上开展合作。林静教授邀请我为她主办的会议致辞,分享关于社会性科学议题和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观点。
在开幕式环节,我将会谈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基础。在开始讨论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时,首先要从一个基本问题开始:什么是社会性科学议题(SSI)。如之前所说,我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教授,我们团队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概念做了很多研究。社会性科学议题是社会议题,是受科学影响的议题,是开放的、结构不良的、没有明确解决方案的议题。科学思想和数据能够影响对议题的理解,帮助制定解决方案,然而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解决不完全由科学数据决定,即光靠科学数据无法完全解决这些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议题受到政治、伦理、经济或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正是这些政治、伦理、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使这些议题颇具挑战性。
如果从概念上考虑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范围,我们可以思考一些现实世界存在的、社会中的群体和个人正在面临的普遍的社会议题,社会性科学议题就是这些社会议题中的一个子集——处理科学问题或借鉴科学相关主题的议题。在韦恩图中,社会性科学议题占据的橙色区域,是科学问题/主题与社会议题之间的重叠部分。
全球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抗生素耐药性、新冠疫情、基因工程等都是社会性科学议题。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些对教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些议题可以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丰富的情景,所以我们在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讨论时,是在讨论可利用这六个以及其他社会性科学议题来激发教学与学习。以下是另一个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概念性图片,它将社会性科学议题与科学现象联系起来。过去10年,现象概念和围绕现象建立科学学习经验的理念在科学教育界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我看来,有必要把议题同科学现象联系起来。我认为社会性科学议题是更广泛的问题,如果将气候变化看作一个议题,它代表一系列挑战和问题。在这个议题中,同其他社会性科学议题一样,也有科学现象。碳循环是一个重要的科学现象。对于任何社会性科学议题,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个特定的科学现象。事实上,许多现象往往是相关的。因此在科学教学时,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作为平台,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议题中的现象。
我们常会思考,为什么要学习社会性科学议题。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教育的目的。在我看来,教育目的应该包括帮助学生培养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和实践,帮助学生分析具有挑战性的现实世界问题并做出有效决策,培养其成为知情社会成员和具备变革推动者所需要的品质。如果没有做到这些,那我们需要问自己,教育是什么?如果将以上三点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我们可以看看相关研究的说法。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认为,脱离思想的教学并不一定支持这些教育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将学习从一种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环境时相当具有挑战性。学生通常不会将他们在学校经历的正式学习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学习者需要机会将复杂的学习目标付诸实践。在我看来,教育目的是相当复杂的学习目标,如果不为学习者提供实践这些学习目标的机会,他们不会变得更好。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种环境,这些环境可以支持这些复杂的学习目标。
在开幕式环节,我想简单叙述一下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运动的起源。这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当时科学教育界有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即STS运动,也称社会中的科学技术。STS运动非常强调科学学习机会和技术发展的联系以及这两者与社会的联系。21世纪初,Dana Zeidler等人开始批判STS,将科学与社会联系起来、将科学学习机会与思考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联系起来当然是有价值的。但Zeidler和其同事开始质疑STS运动的有效性,质疑仅仅指出这些联系的价值所在。基于当时围绕议题所做的研究,研究者们在论证的过程中考虑了科学的本质、议题中的道德和伦理成分,将这些领域的想法汇集在一起,开始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的研究。我很幸运能和Dana Zeidler一起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我是他的研究生之一,我们开始构建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的基础。早些年,大多数研究都与科学本质、道德和伦理、论证这些主题有关。随着该领域研究逐渐成熟,已经有相当多关于社会性科学议题以及教学相关的研究工作,未来也会继续进行大量研究。现在,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出现在很多学校的课堂中,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相关的研究主题不断扩大,这对于社会性科学议题学习来说,是令人振奋的。
希望大家在此次会议中有机会看到各种案例和理论结构并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如何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来改革科学教育。我期待在本会议中与大家共同努力,也期待跟大家分享更多我们团队的工作,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享如何开发社会性科学议题课程以及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经验。祝愿大家在此次会议中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