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NARST学术年会于3月23日至26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林静课题组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并进行了三场学术报告与交流。
01 会议简介
NARST(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成立于1928年,是全球最具权威且影响力最大的科学教育学术组织,每年召开的学术年会是科学教育研究者互相交流合作、把握未来科学教育研究方向的重要平台。NARST2025年会主题为"In Praise of Science Teachers: Essential Partners in Researching, Reframing, and Reforming Science Learning",聚焦于探讨科学教师在科学学习研究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02 会议报告
在2025年NARST会议中,林静课题组共报告了三项研究成果。二年级硕士生冯冰代表课题组在会上报告了关于科学身份认同的研究。研究发现,中国5至7年级学生中,男生普遍比女生有更强的科学身份认同感,这可能是因为女生更容易受到刻板印象的威胁。并且随着年级的提高,男女的科学身份认同感都有所提高。
三年级硕士生吴一荻代表课题组在会上报告了测评与分析5至7年级学生社会性科学推理能力的研究。研究发现,5至7年级学生社会性科学推理能力的表现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多视角”维度的表现略为薄弱。5至7年级学生社会性科学推理能力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且分值均呈现逐年级递升趋势。
一年级博士生赵红艳代表课题组在会上报告了对科学本质观与科学论证的研究。研究发现,5-7年级学生在理解科学本质观上面临较大挑战,在科学论证中表现相对较好,学生在科学本质的“主观性”与科学论证的“识别主张”维度得分率最高;同时,除这两个维度之外,随着年级增长,学生的科学本质观与科学论证表现总体呈上增趋势;在科学本质的“主观性”与科学论证的“构建论证”维度女生表现显著优于男生。科学本质观与科学论证各维度存在相关关系,但关系随年级与性别的不同而呈现差异。
三个报告在三个分会场分别依次进行。与会者对三个研究都很感兴趣,分别针对报告中的具体结果与课题组开展讨论与交流。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互动,也促进课题组进一步反思研究过程与结果,并开拓研究视野。
03 会议总结
在本次NARST国际学术会议中,林静课题组进行了学术报告,也聆听了其他各主题的学术报告,与全球教育研究者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汲取国际科学教育领域前沿进展,同时也基于本土化实证研究,向国际学界分享中国科学教育研究的声音。作为NARST常务委员会委员的林静还出席各项主题会议,包括NARST项目主席会议、新成立的专业学习与学院委员会会议、《Science Education》编委会会议等;并与出席会议的AISL科学素养提升联盟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合作研讨,以进一步推进AISL联盟各项工作,提升中小学师生科学素养。